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正文

名人大讲堂“杜甫文化季”第三讲将至 浙大教授胡可先主讲杜甫蜀中生活与创作

2023-06-21 14:05:53封面新闻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在蜀地的时期,是他生活相对稳定和舒适的时期。杜甫诗歌一共1400余首,多半在蜀地创作。这些诗歌在杜诗中数量最多,质量也最高。6月27日,名人大讲堂“杜甫文化季”将迎来第三场讲座,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胡可先将做客大讲堂,带来题为《杜甫的蜀中生活与诗歌创作》的讲座。

胡可先教授

胡可先教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场讲座中,胡可先将主要聚焦于杜甫的蜀地体验,从入蜀情境、草堂经营、幕府体验、日常生活、友朋交游、蜀中创作等六个方面,以杜诗为材料,以时间为主要线索,解读杜甫在蜀中时期的生活与创作。

尤其在入蜀情境这一章节,为名人大讲堂杜甫主题较少关注的部分。胡可先提到,杜甫蜀中生活的前奏是“入蜀”,杜甫入蜀, 是其一生中的重要经历。

在这一阶段,杜甫写下了两组纪行诗,共二十四首,都是杜甫诗的独绝之作,不仅在杜甫一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在整个文学史上都有重要意义,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历来为学者文人高度称颂。

更重要的是,这二十四首纪行诗组合在一起看,可以说是对蜀道最真切的实地考察和完整纪录。“诗歌都以地名命题,这些地名在唐以后的地理著作和地方志中都能找到记载。可以说,杜甫入蜀的纪行诗,与唐代的历史地理是互相印证的,对研究唐代蜀道提供了更多材料。所以为什么我们说杜诗是‘诗史’,就是这个道理。”胡可先说道。

在本场讲座中,胡可先将首先重点解读杜甫入蜀的纪行诗,看看老杜在入蜀途中看见的风景是怎样的。

来到成都后,杜甫在各方朋友的资助下,顺利建成草堂,身体和心灵都有了安宁之地。随后,胡可先还将讲解杜甫在成都最为重要的经历——两次加入严武幕府,以及在幕府工作期间,杜甫的心情与感受。

杜甫在草堂的日常生活,一直是学者和民间百姓最为关注的焦点。他在成都获得了人生中难得的舒适,这段时期的诗歌温润而闲适,留下了不少名篇。《客至》一诗写杜甫与宾客之间的往来交往,表达出杜甫这一时期欣喜的心境。《春夜喜雨》也是在蜀中写成,他以一己之力让成都的雨永远有了诗意的样子。27日,胡可先也将重点讲解这两首杜甫的经典作品。此外,他在蜀地与严武、高适、岑参等人的交往,也是了解杜甫蜀中生活的重要方面。

将杜甫在蜀中的生活划分为诸多侧面,综合考察,胡可先也总结出了杜诗在这段时期的典型特征。可以说,成都和杜甫相互成就了彼此。

“名人大讲堂”定位为普及性、大众浸入式的知识讲坛,力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传承活动品牌,探索构建符合新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传承体系。“名人大讲堂”于2022年首次设置“主题季”,分门别类地围绕四川历史名人和传统文化优势资源,邀请国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生动阐释蕴含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及当代价值,鲜活展示中华文化巴蜀因子的独特魅力。如今,名人大讲堂正在举行“杜甫文化季”,已邀请刘明华、莫砺锋等名家做客,解读杜甫,让更多的人走进这位诗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书写的不朽成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