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编者按: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服务中心主办的“探寻红色老物件”主题征集活动,每月面向全区军休机构军休人员进行主题征集。围绕“探寻红色老物件”这一主题,央广网广西频道推出系列报道,深挖红色资源,宣传红色文化,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在南宁市福建园军休所内,珍藏着一把用无人机残骸制成的菜刀,这把菜刀承载着一段峥嵘岁月。
“援越抗美”纪念物(央广网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服务中心供图)
近日,提及这把“菜刀”背后的故事,94岁的陈柏棠娓娓道来,感慨万千。
“生,要生得伟大。死,要死得光荣。”陈柏棠抱着这样的信念于1968年1月1日进驻越南。作为第五批援越部队的一员,陈柏棠主要负责后勤工作。
陈柏棠接受采访(央广网发 曾梓浩 摄)
作战期间,他与车管科、军械装备科、卫生科的几名战士组成战备组。“一到打仗我们就在前线指挥组旁边守着。战后,我们要迅速统计人员伤亡及装备损失情况,然后进行紧急救援和物资补给。”陈柏棠抵达越南参与援助行动时,交战已没有那么紧张,但每天仍要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的战备状态,绝不能松懈。
1968年5月的一天,陈柏棠所在的部队用大炮击落了敌方的一架无人飞机。在找到无人机残骸后,军械科副科长建议用其制作一份纪念品。最终,他们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找到一家专门制作刀具的工厂,为20余名战士分别打造了一把菜刀和一把水果刀作为纪念。
在战争中,陈柏棠曾险些遭导弹击中,这样死里逃生的经历,使得这次援助战役更加刻骨铭心。对于他来说,这把用无人机残骸制成的“菜刀”熔铸“援越抗美”的艰苦岁月,象征着将战争危机“熔化”,“铸就”和平。一把“菜刀”见证一段战争背后的故事。硝烟战火已成过往,援助精神仍长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