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如何开展丰富的实践探索、形成有效的实施路径?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金樱学校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取得了一系列明显成效。
学校将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文本蕴含的思想,并将这些思想内化生成,指导自己的生活,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比如,学习课文《尽忠报国》时,教师通过读经明意、知人悟理等环节,采用情境再现、内心独白等策略,让学生感受岳飞尽忠报国的决心和勇毅,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畅谈“尽忠报国”的意义和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师首先要具有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和底蕴,才能更好带领学生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比如,学习文章《有趣的甲骨文》时,教师让学生根据甲骨文的字义特征进行国画创作,注重学生对天地万物演变成文字过程的理解,让学生发现文字与图画的关联,在追根溯源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一幅幅美妙的甲骨文图画并当堂讲解展示。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比较深奥,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比如,进行古琴文化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对古琴拥有初步印象,然后通过《诗经》中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宋徽宗的名画《听琴图》等,引导学生对古琴产生亲切感。教师还会向学生展示影视作品中“孔子困陈、蔡之间弹古琴”的片段,学生看了感慨道:“孔子虽然身处困境,但没有被击垮,而是用琴声滋养自己,这是一种正道面前无畏无惧的精神,也是一种对待困难百折不挠、乐观积极的精神。”最后,教师播放古琴曲,有弹奏技能的教师还可以现场弹奏一曲,让学生静心聆听的同时在脑海中构思琴曲所展示的优美意象和深厚情感。
通过“行走课堂”,学校让家长和孩子利用课余时间一起开展乡俗文化探究、历史名人探访、文化名胜古迹巡游等文化研学活动,将学生的假期活动与旅游、学习、体验相结合,在实践探索和感悟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还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线下主要是参观学习,比如定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遗址公园等文化场所,以及邀请文化名家、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等活动;线上主要是利用已经建成的各种互联网平台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当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融合协作。学校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建构地域文化研学之旅,比如“家乡民俗知多少”“探寻家乡名人故居”“孝亲故事百家唱”“家乡特色小吃展览”等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在主动探究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要与传统节日活动相结合,这就需要学校的统筹安排、综合推进。比如,清明节时,学校可以通过“经典寻清明、剪纸表思念、寻访老战士、花店倡文明”等活动,让学生感悟“清明精神”;端午节时,学校可以围绕“传承屈原精神,传递家国情怀”等主题,举行“系彩绳、讲屈原、做香囊、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中秋节时,学校可以开展“月饼工艺品制作、饼店体验动手制作、我献月饼给家人、月饼故事创意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元。
只要用心体验、用心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就是生动活泼的,就能以栩栩如生的形象走进学生心里;只要不断创新机制、丰富内涵、突出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会在学生心底打下中国精神的底色和文化烙印。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金樱学校)
关键词: